中華傳道會紅磡基督教會
  • 最新消息
    • 教會行事曆
    • 崇拜直播
  • 主頁
  • 本堂介紹
    • 崇拜部
    • 教導部
    • 團契部 >
      • 迦勒團
      • 摩西團
      • 路得團
      • 約書亞團
      • 以斯帖團
      • 提摩太團
      • 高青團
      • 便雅憫團
      • 撒母耳團
      • 約瑟團
      • FANS團契
      • 喜Faith團
    • 關顧部
    • 傳揚部
    • 差傳部
    • 兒童事工 >
      • 兒童主日學
      • 兒童團契
  • 淺談信仰
    • 何謂福音
    • 教義
    • 信徒生活
    • 冷知識
  • 進主居所
    • 差傳通訊
    • 家事家談
  • 聯絡我們
    • 聚會時間
    • 奉獻方法
  • 最新消息
    • 教會行事曆
    • 崇拜直播
  • 主頁
  • 本堂介紹
    • 崇拜部
    • 教導部
    • 團契部 >
      • 迦勒團
      • 摩西團
      • 路得團
      • 約書亞團
      • 以斯帖團
      • 提摩太團
      • 高青團
      • 便雅憫團
      • 撒母耳團
      • 約瑟團
      • FANS團契
      • 喜Faith團
    • 關顧部
    • 傳揚部
    • 差傳部
    • 兒童事工 >
      • 兒童主日學
      • 兒童團契
  • 淺談信仰
    • 何謂福音
    • 教義
    • 信徒生活
    • 冷知識
  • 進主居所
    • 差傳通訊
    • 家事家談
  • 聯絡我們
    • 聚會時間
    • 奉獻方法

醫心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訪談

5/8/2015

1 Comment

 
本文轉載《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
採訪: 白陶
文字整理: 張岩

編者按:
2015年7月上旬,香港專業教育網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了2015年香港最佳大學校長的民研調查結果,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蟬聯最佳校長榜首。《境界》特回顧此專訪。

沈祖堯於2010年7月出任中大校長,於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他因帶領其醫隊伍在前線與疫症積極對抗,被《時代周刊》譽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沈祖堯於1975年葛培理佈道大會上信主,他2011年在畢業生典禮上的講話《不負此生》曾在網上引發無數年輕人的熱烈討論,特別是其中提到“按著名冊給每一個學生禱告”,這種愛學生關懷學生生命的信仰情懷在內地大學校長中非常罕見。 

讓我們來看看信仰是如何幫助這位曾做過30年醫生的基督徒成為一個可以袒露情感的校長,一個謙卑、有愛的校長,關心學生生命和心靈的校長,提倡有靈魂的卓越的校長。
有一天,當上帝問我

問:國內有一個名校的大學生跳樓自殺,在死之前曾諮詢過很多著名的教授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但他們的回答都不能讓他們滿意,最後他就留下了一個遺書選擇死亡,你怎麼看這件事?

沈祖堯:當然我覺得這個事情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對他的父母來說是一個非常悲痛的事,我希望年輕人多了解自己的生命,其實不單屬於他們自己,也屬於他們的父母及身邊愛他的人,應想想其他人是怎樣的一個感受。

但我也同情他的想法,就是他找不到人生存在的一個目的,我感覺今天的大學,其實不單是大學,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除了教育下一代應有專業知識、賺錢技能以外,關於價值觀、人生意義應多一點討論,多一點啟發,不然我們可能會培養一些很有能力賺錢但卻沒有人生目標的人,這是非常可惜的。


問:如果你當時是他要諮詢的教授,你會怎樣對他說人生的意義?

沈祖堯:我想“我的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可能對他有點幫助,就是說其實人生的價值,不是單單看我自己擁有什麼東西,能享受什麼東西,同時也要看我們能賦予給別人多少貢獻,我會對他講你的人生充實不充實,其實跟你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子,吃什麼東西沒有直接關係,讓我們調整一下價值觀,可能他就不會感覺人生如此沒有意義,反而我們要多去想想我怎麼去服務比我擁有更少的人。

沈祖堯:聖經中《傳道書》和他在遺書裡講的有一點關係,《傳道書》是一個非常有錢,非常有力量的皇帝寫的一本書,他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但他還是感覺人生無常,人生就好像一片雲一樣,過去就過去了,所以他常常說:人好像風一樣,吹過就沒有。在這本書裡最大的一個感觸是:我們是不能永遠存在的,不論我們擁有多少智慧、多少能力、多少錢財,還是不能永遠的存在,因為我們一定會老而且會死。

既然我們不能永遠擁有一些東西,為什麼我要存在呢,傳道書沒有很清楚地教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但後來他說:人生最大的享受,能夠滿足自己的,就是在你每一天的生活裡,去享受你能做的事情,吃東西時你去享受,睡覺時你去享受,跟朋友玩時去享受,但同時你還需要知道作為一個年輕人,一生過去後上帝會問你:你做過一些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事嗎?留下一點讓別人也可以享受的嗎?

這對我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天當上帝問我時,我說這個同學我教過,現在他的人生改變了,這個病人我治過,雖然到後來他也死了,但在他的人生當中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憶,在他的家人旁我留下一個美好的見證。我感覺要是我抱著這樣的態度過我的一生,我可以回答上帝的問題。


我可以向學生分享自己的軟弱

問:現在香港、國內的大學都在擴招,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在香港,就業的問題會不會突出?

沈祖堯:現在香港的中學畢業生18%可以念8個政府的大學,還有30%可以念我們叫副學士學位,加起來40%多,有一些年輕人到外國去唸書,加起來50%多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我想這個數字我們很難說夠不夠,我感覺可能我們需要給多一點副學士學生,拿到這個副學士學位找工作比較容易。

但我不贊成每一個年輕人硬要去拿一個學位。其實有一些人他的能力、他的興趣、他以後的生活也不需要靠這個學位,希望政府考慮這問題時給年輕人不同的選擇。有些喜歡唸書的,可以念一個大學,博士、碩士,但要是他喜歡特別的技能去工作,也給他們一個專業的培訓。哪怕他是喜歡做菜的,他喜歡搞機器的,那就讓他去做。


問:不少大學生畢業就失業,你作為校長想給他們講些什麼?

沈祖堯:我希望學生們不要看一年、兩年能找到什麼工作,就判斷他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眼光放長一點,放遠一點。

有時候頭幾年是比較艱苦的,但你要是不放棄繼續努力,以後會有更大的成就。你看蘋果的創辦人喬布斯,他也是頭十年一點成就都沒有,到後來他終於成為一個老闆了,創立了蘋果,但他請了一個CEO來管理他的公司,還有一個企業的董事會,然後這班人把他炒了。

要是我們的學生遭遇這樣一個狀況會怎麼想?但他並沒有放棄,繼續的做得更好。然後蘋果把他邀請過來,變成全世界最成功最強的電子產品。所以我想我們的眼光要放長一點,今天的一些失敗實在不算什麼。


問:你說過一句話:失敗並不是一無所獲,卻是最後成功之所以令人回味的元素。您自己會跟同學們分享你的一些失敗經驗或軟弱嗎?

沈祖堯:其實我在從唸書到畢業到過去三十年做醫生,經歷過無數的失敗,無數的不如意的事。我剛當醫生時,我還蠻有自信的,我那個時候感覺不錯,我是比較勤奮的人,一天做到晚,除了看病以外我還做研究,寫東西,還發表了不錯的文章。但那時我感覺我的老闆對我態度不好,不是因為我偷懶,而是他感覺我好像要把他的光彩奪去了。因此對我不太好,而且沒有給我很多機會發展我的理想。

那時我就覺得在香港沒有什麼出路,我要離開。當我去加拿大念博士時,我從一個醫生這麼好的一個工作變成了一個學生,我的工資、吃的穿的都比以前在香港差​​很多,我的太太實在不習慣加拿大的生活,住了兩個月就走了,我就一個人留下來。這是我人生比較黑暗的一個時候,我的孤單,我的挫敗,都在同一時候發生。

但回頭想那三年時間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機會,我學習到怎樣去面對失敗,怎樣在新的環境中去學新的東西,怎樣面對比較孤單的生活。在孤單中我更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我也試過可能工資都沒了,我靠什么生活,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更能感受到上帝沒有放棄我。等我剛畢業時港大有個位置我就回來了。我感覺同學們在畢業以後肯定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失敗,我們的成功如果一點失敗都沒有試過,成功也不算是一個可以慶祝的盛典。 

“他心裡的病好了”

問:不少大學校長給人的感覺比較嚴肅,但你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可以對學生袒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感情,為什麼你可以這樣做?

沈祖堯:我想我的背景對我有很大的影響。我是學醫的,當了三十年醫生以後再做校長。其實醫學是人文和科學混合的。就說有一個病人在我面前,他有糖尿病,有心臟,有癌症。我可以用我的知識、技術、開刀的能力給他治病,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還需要讓他感受到他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病人,不是一個器官,而是一個人。

我們要在世界上留下一點好東西的話,要以人為本,我當校長的目的也是這樣。我想在學校裡我推動的不單是學校的排名怎樣,也不單是我們要在大學裡建多少實驗室,多少大樓,我們還要給學生一個人生的方向,讓我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讓他們也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人文精神。

我跟學生交往時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種態度,而我是一個過來人,是他的大哥哥、甚至是他的父親,可以把我人生的經驗和他們分享。要是你一天到晚都端著架子說:我是教授,我是老師,你是我的學生,我講話你要聽,這樣就不太容易把我們的人生經驗和他們分享。


問:作了三十年醫生對你現在作校長來說會有一個怎樣獨特的視角?你過去常看望重病的病人,也會把你自己跟病人交往的一些故事寫成日記,你希望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觀?

沈祖堯:這方面在2003年SARS時對我的影響最深。2003年在香港,在中國、在台灣地區都有SARS。對我們醫生來說,是百年不遇的經歷。從來沒有試過這麼大的一個傳染病的爆發,醫院裡受影響的其實大部分是醫生跟護士。他們之前非常年輕、健康,還在想他們的事業怎麼發展,一下子就病了。病非常嚴重,可能會死的。家人都在外面哭,我也不知道怎樣去安慰他們。

那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命是無常的。儘管我們已經有很多的科學和醫學知識,但一下就可以沒有了。那時我覺得作為一個醫生,除了要治好病人的病,還要感受到他的心理問題和家庭的問題。

那時,我每天早上看一遍在醫院裡所有的SARS病人,然後做一個報告。我給病人檢查時,他們都帶著口罩,而且他知道要是他不小心咳嗽,肺沫噴出來就把我感染了。所以醫生和護士說,教授你不要看我的前面就在後面看看就好了,或你根本就不要碰我了。但我感覺不對,我就走過去拉拉他的手,不要緊,我就是給你做一個檢查,我會保護自己的。

然後他們的眼神就告訴我,他們非常的感動,因為他們感覺,他好像是不干淨的一個人。我沒有因為他的不干淨而避開他, 而給他一樣的待遇,那時我開始明白,在聖經里耶穌看一個麻風病人,他走過去跟他說,摸摸他的手說:你現在乾淨了,把你的身體給別人看。其實他不用碰他也可以把他的病治好,但他碰他一下,拉拉他的手然後說:你乾淨了。就是說我沒有嫌棄你身體的病。這個人不但他的麻風治好了,他心裡的病也治好了。

這種經歷對我作為一個醫生來講是非常獨特的。我也希望把這種經驗教給我的學生。有一個很有名的美國醫生,叫威廉奧斯勒,一個好的醫生治好這個病,一個最好的醫生治的是這個生病的人,關注人本身,而不單單是這個病。我年輕時看病,醫院裡太多病人,我們根本就記不起來這是李先生,那是王小姐。我們都說這個是一個肺病的人,這個是一個中風的病人,我們的希望就是馬上盡快把她送出去,因為我們的床位很緊張。這種想法並不好。


問:您在校長手記裡提到一句話:“讓我成為自己希望看見的改變”。校長角色一直在教育和影響別人,您是怎麼樣改變自己內心世界去影響別人?信仰會對你的自省有什麼幫助?

沈祖堯:這句話是奧巴馬講的,他選舉時給美國人說,你要改變這個世界,首先要改變你自己。你要世界環境變的更好;你就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排放更多的尾氣;環境保護多一點。要是你希望有一個比較公平的世界,那你先要對別人比較公平,多一點對別人的照顧。大學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環境,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大學的生活裡我們學習怎樣面對問題,以後就更能應對社會的問題。

他們精神的滿足比我們肉體的滿足多

問:您在開學禮也對學生說過:“每個月讀一本書,一本與你的專業無關的書,一本你讀完也不會提高GPA分數的書。讀一本歷史書,所有人都要從錯誤中提取教訓。讀一本心理學書,人心這本大書要難讀得多。什麼書都去讀一讀,用什麼語言寫的書都去讀一讀,你的生命會更豐富。”您說過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豐富生命?

沈祖堯:對,我剛畢業做了幾年醫生後就去加拿大念博士。我發現,我只知道怎樣把病治好,其他都不太會。我沒看過什麼歷史,沒看過什麼小說,沒有自然知識,當別人談論時,我就好像啞巴一樣不會講話了。我感覺我應該將眼光放得更寬一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突破,好多時候不光從你的行業去想,而要從其他角度去看問題。我是做醫學的,很多時候需要想一個突破的辦法,就要從機器、物理、化學、動物的身上去學習一些東西。所以我就希望同學多看書。有一個調查:中國學生看書比其他民族的學生少很多,特別是比以色列人、猶太人。他們平均每年看62本書,中國學生每年看的書,除去上課考試的書,每年看的書不超過5本。光看書的差距就這麼大,一直如此,我們的知識是非常狹隘的。

有一年在中文大學舉行了一個書節。叫做飄書,每人可以把兩本書捐出來,也可以拿兩本免費的,交換。那個月我們到處看見學生在看書,氣氛還是蠻好的。我們要想想怎樣鼓勵他們多看書。其實是一個習慣,你看我們去旅行,希望旅行團從早到晚每一分鐘都安排節目:不是買東西就是吃東西,不是吃東西就去玩。但外國人去旅行,是帶幾本書,坐在游泳池旁邊,喝喝咖啡、看看書、曬曬太陽就感覺很滿足。他不一定要去買很多,也不一定要吃很多。我想他們在精神上的滿足比我們在肉體上的滿足要多。

失去靈魂的卓越


問:剛說到學生很少看專業以外的書,是不是受到功利心和商業化環境的影響?其實除了學生的功利,大學的老師也這樣,大學的考評制度還有一些學校辦學的方針,不少老師都忙於出paper,而忽略了教學,對於這種大學精神的失落,您有什麼看法和解決方法?

沈祖堯:我想,現在全世界的大學都有這趨勢,就是出paper,然後拿這個結果出更多更高級別的paper,對學校來說paper越多,排名就越高。但我們同時不能忘記傳承知識,不要把教學工作看成次要的。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在醫學院畢業後二十多年,每年都去劍橋看我唸書時非常尊重的教授。他退休了。有一次我跟他喝茶,旁邊有一個教授說他認識我,也知道我出的paper,在級別最高的一個雜誌。這個paper實在不錯,但你知不知道,有人還會去研究這個paper的大概是十年。但是教你的老師,在你畢業了三十年後還回來跟他聊天,回來看他。我想教育帶來的影響比paper的時間要長得多。他講的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開始非常注重我的教學了。


問:這就是一種生命影響生命。

沈祖堯:這個教授以前教我的醫學的東西我都忘記了。但他作為一個醫生的榜樣,在我的心裡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

問:有精神上的影響,我想知道在香港中文大學,在製度設計上如何鼓勵老師重視教學呢?

沈祖堯:對,我想過很多辦法去鼓勵教學好的老師。困難是你出paper很容易就被計算出,但教學的影響沒有誰可以看到。有時候可能反而你教的太多同學,太多工作就會比較煩,也不一定對你的評價特別好。但我想我們還是需要鼓勵。過去三年裡有幾個教授,他的教學非常好,學生對他的評價也很好。其他教授也知道他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教學,根本不看現在是上課、下課,晚上也在和學生聊天,在網上回答學生在Email上的問題。我就特意把幾個這樣的教授升級,雖然他的論文做的一般,然而這是對他教學好的一種鼓勵。

問:你認為現在大學哪些價值被高估了,哪些被低估了?你為什麼推荐一本叫做《失去靈魂的卓越》的書,你覺得教育的真正靈魂是什麼?

沈祖堯:現在的大學最注重的是排名。整個大學在世界上排第幾?在中國排多少?每一科我排什麼位置?有很多很多的排名。要是有一個排名能把所有的大學分別出來,那所有大學應該是一樣的,做同樣的事情,用同樣的標準去做同樣的教學。就可以做比較。其實大學應該有自己的特色。有一些比較注重科學方面,有一些在人文方面,有一些有他們的傳統,有一些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更大的貢獻。

我想沒有一個排名是完全代表這個大學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學校。希望大家不要這樣看。其實這種壓力從哪裡來?我想是從學生和家長來的。要是家長不要太注重這個排名,孩子念大學主要因為興趣。要是每個大學單單看排名的話,其實我們就對教學看的不太重了。那本書叫《失去靈魂的卓越》,為什麼哈佛大學的一個教授會寫這樣的書?他說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排名最高的一個學府,但他感覺這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卓越”。

一個大學的靈魂是,應該怎樣把一個年輕人培養成一個成人,讓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能夠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我想他說的這些,都是今天高等教育缺乏的東西。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分數,分數越好,學費就可以更高。畢業後好大學出來的肯定是好學生,給他的工資也特別高,這變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


問:大陸學生中考公務員非常熱。香港中文大學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你怎麼看待學生熱衷考公務員現象?

沈祖堯:我對公務員沒有什麼不好的評價,但學生不要把當公務員就有一個非常平穩的生活,非常有保障的一個生活,作為你人生最後的目標,你想要是你23歲畢業、24歲就希望做一個非常平穩的人,沒有什麼改變,沒有什麼挑戰,到了70歲、80歲也好像沒有生活過,沒有什麼經驗可以跟你的孩子去分享。我希望年輕人不要去找太沒有挑戰、太舒服的一個生活模式。這樣你才會感受到你是真的過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人生。

別說:“我是我,你是你”

問:聽說曾有一個北京來的穆斯林學生給你寫了一封信:提到是不是能在中大校園提供清真的食物?你是怎麼回复他的呢?關於尊重文化和信仰,你有什麼看法?

沈祖堯:我知道在學校裡搞這個清真餐館是不容易的,香港的地方小,我們的餐廳也有很多人,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需要,為什麼我們專門要找一個地方去做一個清真的餐廳?但我想這背後有一個很重大的意義,超過我們吃什麼、買什麼、能賺多少錢。我們既然是一個大學,應該對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性格和習慣、不同的宗教有一個包容態度,如果我們在大學裡都沒學會這種包容,互相尊重文化的差異,那我們在社會上也不會這樣去做。

當然我這樣講,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對。他們說:我為什麼要尊重穆斯林,要是我去中東一個國家生活,他們能尊重我嗎?我感覺有點失望,因為我希望不要看這些不好的去做,我們要看好的怎樣去學會。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同學、香港的市民慢慢學會包容的心態。


問:我知道現在香港的大學招收很多內地學生,最近中港的矛盾日益嚴重,我不知道你怎麼在這個事情上談包容?

沈祖堯:我覺得香港的這個中港矛盾情況相當複雜。開始時,其實是從經濟角度,內地人過來買奶粉、買藥品,把香港的東西都買回去,就造成了一些不方便,後來矛盾就越來越厲害了。有了一個政治層面的東西。我是有一點失望。我曾經寫過。老實說,我是在英國統治下出生的一個香港人,我也是沒有什麼身份觀念的,但後來慢慢慢長大了,我到外面去,我跟人說我是香港人,他 ​​們不會理你的。一看見你的頭髮是黑色的,皮膚是黃色的,你就是中國人。所以有一個民族的身份,其實是需要的。

以前我們是沒有這個身份的,雖然我們知道中國人也有不好的習慣,有我們的問題,但不等於說我們可以逃避這個身份。我的態度是怎樣把我的國家、我的民族做到更好​​,希望在大學裡,我們的下一代要想怎麼樣把我們的民族不好的習慣改變去做的更好,而不是“我是我、你是你”。 


問:facebook上的香港學生提供一些數據說:內地的研究生搶走了他們的資源,特別是在招生、拿獎學金等方面。現在確實有不少內地的學生在香港的大學就讀。你作為校長,如果真有內地學生向你投訴說受到歧視,作為一個基督信仰者,你如何跟兩方面的學生溝通這個問題?

沈祖堯:香港其實是一個移民城市。香港今天的成功是過去幾十年來一批批從內地來的移民構成的。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最好的人才留在了這裡。一個成功的城市不應該怕競爭,而是應該提供公平的條件。不論是本地或內地來的人,我們都應該有一個比較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政府也需要真的去看我們是不是給所有人足夠的機會。

聖經裡有一句話說:你種麥子時,收麥子時,不要把所有的麥子都收掉,把旁邊的一些留給別人。就是當有一些人流浪到你的田地,你留下來一點點東西給他們吃。這是應有的態度。

聖經裡的講法其實跟我們現在做的很不一樣,我們就說這是我的權利,這是我的地方,這是我的獎學金,這是我住的地方。但我想要是別人來到這裡,他是一個外來的人。我們還應該給他們多一點的方便,然後希望他盡快的融入到我們的文化和社會,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分子。
1 Comment
鍾曉群
30/4/2020 01:51:39 pm

尊敬的傳道人:
有一位女孩她已離婚正陷入感情糾紛。我想購買沈祖堯博士的光碟(普通話),幫助她信仰主耶穌基督,請您告知如何購買。謝謝您

Reply



Leave a Reply.

    您想認識福音嗎?>>

      你有信仰上的難題嗎?

    提交

    翻查問答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Octo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May 2018
    March 2018
    January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January 2017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5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問題類別

    All

    RSS Feed

© 2015 中華傳道會紅磡基督教會 CNEC Hung Hum Christian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